4166-全球赢家的信心之选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媒视界 >>
传媒视界(171)“新闻故事汇”第四季:刘杰讲述头条背后的故事

      9月17日至19日,人民日报安徽分社原社长、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刘杰在学院四楼会议室给新闻学专业的同学们带来了头条背后的故事,这是刘杰被聘为安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以来的第五个学期的授课,也是“新闻故事汇”第四季。第四季一共三场讲座,授课对象分别是新闻学专业的不同年级的学生,每一场讲座讲述多个人民日报新闻头条背后的故事,三场讲座都由新闻学专业主任肖叶飞教授主持。


      9月17日下午三时,刘杰为2016级新闻学一班同学讲授“头条背后的故事”系列讲座,本次演讲的主题是:品质优先与“不一样”。
      刘杰以他的头条新闻《安徽培育农字号名牌》一文为例,结合安徽作为农业大省的省情,讲述了安徽农产品的名牌宣传,在分析文章时,说道:“这篇文章导语直接,简单明了,其报道有故事,有思想,结合现实,即使在当时安徽,农产品也要创名牌”。品牌是打入市场的拳头,但是又怎样将农民引入市场,品牌的创立就显得尤为重要。新闻要有引导意识,要做最早的觉醒者,通过新闻报道引导市场经济。刘杰也向同学们展示了文章的评论,文章的点评也十分具有故事性,融入了安徽的宣纸、徽墨等文化,通过其证明天下名品意识,说明名牌名品最终都经过时间与文化的积淀。刘杰同时结合时事讲述安徽女孩帮助砀山农民网上卖梨,分析砀山梨现已变成名牌。所以刘杰总结道,不管是稿件还是农产品都要做到品质优先,首先就要做到要有价值,也要有文化内涵,这里也分为语言、结构与趣味性,最后要具有个性。
      接着刘杰又与同学们讲述了头条新闻“不一样”的故事,刘杰老师现场还清唱了一句《我们不一样》,引起同学们的惊叹,随后引出合肥用改革带来人机制上的大变化,头条“合肥公务员交流轮岗纪事:精神头大不一样了”带领同学们走进当时的合肥人事制度改革,引用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克服“机关病”,促进公务员交流轮岗,在多个平台施展才华。刘杰老师强调,报道有价值、有内涵、有个性的新闻,才能做到稿件的品质优先,并提醒同学们在进行新闻写作时要做到点面结合、上下结合。
      9月18日下午三时,刘杰为2016级新闻学二班同学讲授头条背后的故事系列讲座,本次演讲的主题是:变“通病”为“通用”、“德政”与“速邮”。


      刘杰围绕新闻三大支点“思想、温度、品质”引出头条背后故事:变“通病”为“通用”。他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切入点,指出城市的通病在于投入不足、管理不好、老百姓不满意,归咎于基础设施的不平等、不平衡、不和谐,同时强调不同的时代城市有不同的通病,记者需要磨砺自己寻找良方的敏感度与技能。借用《马鞍山市公用事业一手托四家》这篇头条新闻,刘杰介绍2004年马鞍山市解决国有资产、企业、职工与老百姓的发展问题,让公共事业市场化,使得通病变通用、走出新路子,报道也做出大文章。除此之外,刘杰还做了安徽铜陵均衡就业及合肥均衡教育的模范事迹的报道,得出通病根治成通用、新闻要做出味道和品质的结论,告诉学生最有力的报道是贴近生活的,记者以百姓心态解百姓心病,“不敢自矜医疾手,药方只贩成功丹。”
      接着头条背后的故事是“德政”与“速邮”。因王蒙有感而发谈两会中国民生大事,刘杰做出《安徽四个“全覆盖”将惠及4000万百姓》头条报道,德政就是要“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古时孔孟的“为政以德”之道、吕不韦的治国经纬使民悦之,比速邮急件传播还快,刘杰说到今日的德政,记者仍需又快又准传播。针对农民税赋,安徽率先实行税费改革,使得“安徽农民一年少掏一个亿”,记者记挂百姓苦与乐,德政在取予间新闻对比中发现价值,这是准;安徽江淮分水岭治理,不让一个贫困掉队,把水留住、把树载上、把路修好、把结构调优,刘杰多角度、多故事、多思考,抢在最先将此事报道,这是快。抢新闻要带着感情,没有激情真情更难达到速予“邮传命”。此外,安徽实施的“两小战略”都是需要记者牢牢跟紧,精炼技巧思想齐备,将“德政”“速邮”。
      9月19日下午三时,刘杰为2017级新闻学专业与中英合作班同学讲授头条背后的故事系列讲座,本次演讲的主题是:栾川会议告诉你与工而不“匠”。
在《栾川会议告诉你》中,刘杰老师告诉同学们,好的新闻稿是被逼出来的,如同地下石油被逼出来一样。既能体现中央精神,又反映地方实际,能够很好地发挥党报作用的新闻就是好新闻。在栾川会议期间,《安徽发展工业严把“生态大门”》头条喜得中央领导批示。这篇头条以安徽要实行“861”行动计划,主体设立“绿色门槛”为背景,结合中央生态治理的精神,是一篇有思想的新闻。
      刘杰老师强调,作为一名新闻人要有匠心,不可有匠气,且要做到匠心独运,“热爱+着迷+投入+琢磨=成功”。玉不琢,不成器,细节追求,精雕细琢,新闻作品也应如此,精细采写才能出精品。新闻报道必须追求精妙意境,靠采访抓取事实,靠精致写出精品。头条《安徽煤炭基地建设奏响“三重唱”》先后经历三次修改,才最终发表。第一次因为只跑部门,浮于表面,不接地气而进行修改,第二次因没有灵气,不够鲜活而进行修改,第三次因题目不够精致而再次修改。工匠精神就是要能放下身段,一线的东西只有到一线去才能取得,不能投机取巧。铁匠要看火候,新闻报道亦要看火候。在头条《淮南建设节能省地型居民小区》中,火候在于能源城市要节能,建房建设要节地。
      工匠精神要顶上功夫,新闻报道也要顶上功夫。铜陵因铜而兴,在关于铜陵的头条报道时,刘杰老师想到的是如何搬走三座大山。在认真学习了循环经济理论后,结合铜陵的循环经济治污,最终将“搬”改为“吃”,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弄懂了铜陵“吃”的学问。用理论指导新闻报道,采写出满意的头条消息。因此新闻报道要吃透理论,练好顶上功夫,追求匠心之“匠”,远离匠气之“匠”。刘杰老师从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经验,从经验中提炼出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讲座中,帮助同学们打开思路,更好地了解新闻实践活动,更深入地学习新闻报道经验。“从中央精神到地方实际,从工匠精神到灵光一现,听着刘杰老师关于头条背后的故事,我感到开阔了眼界,同时产生了很多思考。”2017级新闻学专业学生闫硕在课后这样说到。
      刘杰是一位具有丰富实战经历的名记者,他几十年的新闻心得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肖叶飞在总结时说:“刘社长善于抓问题,他能够做出这么多头条故事,不仅与他下基层寻良方的不辍奋斗有关,而且与他的问题意识与辩证思维有关。刘杰老师的头条新闻具有鲜明的特点:主题鲜明,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问题意识,所写报道具有权威性、指导性、针对性;善于谋篇布局,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构思精巧;文采斐然,善于把历史文化地理知识融入文本之中。”
      据悉,今年刘杰的《头条背后的故事》将在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其精要版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人民日报副主编卢新宁题序时这样评价道:“头版是报纸的脸面,头版头条是报纸的眼睛。擦亮眼睛是记者的本领。头条背后的故事是地方驻地记者的密码本。”(文/骆梦茹、钱帆帆、梁伟,图/骆梦茹、李慧芹)

Baidu
sogou